每一個宗教都有他獨立的宇宙觀和生命觀,和五個獨立的條件:教義、神秘、經典、儀式、倫理,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文化體系,在人類社會上生根茁壯,為了有效的推展精神文明,為人類創造更大福祉,因此要透過一個健全而有制度的組織,有計劃的主導運作,這個組織就是教會。
道教是我國固有宗教,是華夏古宗教之繼承者,長期以來,曾經伴著我們的祖先走過歷史長河,迄今依然。道教不但有精微的教義、合情的倫理、完美的經典,更有莊嚴肅穆的儀式。
基本上道教儀式可分經儀、教儀和法儀三種:
經儀:亦即通常之誦經拜懺,重在去意凝神,萬緣離心,正心誠意在神前誦演經文,須知知止方明造化,誠意始制妙音,故誦經有守真悟明之妙,代天宣化之功。
教儀:旨在對神崇拜和頌揚,故重讚頌和禮樂,因此演教時多無經懺之誦禮。法儀則針對特定目的由高功運神行法,可奪天地之造化,拯眾生於無邊。
但不論演經演教或演法,其重點厥在程序問題。道教教儀之進行,在程序上皆有祝香,祈盟、啟頌、拜誥、進爵、獻供、入意、禮願等過程,在文表上亦含謝罪、頌揚、祈恩之意,道教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,由儀式即可窺見。
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,講報本的民族,故曰道有三本:天地者生之本也,君師者治之本也,祖宗者類之本也的說法,為了報此三本,而形成了多崇德報本的思想及祭祀的宗教活動。古代天子以封禪郊祀以彰天地之德,「封」及「郊」就是敬天,「禪」及「祀」則是祭地,都是非常隆重的大典。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的宗教,一方面以道家的思想及經典為基礎,也沿襲了古制祭法,而加以分類變化,其儀式因事而異,統稱「科醮」或「齋醮」,「醮」就是「郊天」之郊,是敬天酬神祈禳乞福的科典,而「齋」則是度亡超薦的幽法。杜廣成先生刪定散壇醮儀:以牲牷血食稱祭,蔬果精珍稱醮。醮就是祭的別稱,是傳統的道教儀式,河圖經品三洞之中,計有四十二等,咸以太上為主,次以北斗為宗,但能禮備樂周,心誠丹罄,必能除患降善,醮祭重禮儀,不尚糜費,唯誠為貴。一般醮典多稱「金籙道場」,而齋科則稱「玉籙道場」或「黃籙道場」,因為啟建道場必須「請籙」。「籙」是神的秘籍,記錄天曹各官屬吏的名諱及各種函牒文憑。道教所行之宗教儀式可以溯至上古時之明堂制度,明堂始自黃帝,後世因襲其制,古時祀上帝、祖先,或朝諸侯、敬老尊賢,一切重大典禮必在明堂舉行,故明堂是古代政教合一之所在。
依據唐太典規定道教醮祭有七:
一者金籙道場,為天子之醮,旨在調和陰陽,防止災害並祈求帝王福壽。
二者黃籙道場,旨在拯救一切先祖。
三者為明真齋,專為拯救道士先祖。
四者八節齋,於八節之日祭神求仙。
五者三元齋,於三元之日懺悔罪過。
六者塗炭齋,旨在拯救一切急難者。
七者自然齋,旨在祈求眾生之福。
且科儀嚴謹,禮樂和諧,古來皆有法度。
例如法儀上壇之先,首設九職:高功、都講、監齋、知磬、知鐘、侍經、伺香、表白、伺懺。在師壇稟師請法,再由巽門入戶,右足先左足隨,高功鳴天鐘以應三十六天,於洞案三進香,叩齒擊動天門,旨在上正神
,外伏魔靈,內集神真,然後嚥液九過,繼而發爐朝真,依序演法。道者須受完整道教教育,並有高度道教修養,累積豐富道教經驗,並經傳度,授職,領有法籙之資深道士,做到道德內充,威儀外備,才能擔任高功之職,故古代道士其名貴者在此。
道教的儀軌亦稱科儀,每一個醮曲或齋會都包括了若干種科儀及經懺,最常見的科儀如升燈揚幡、玉壇發奏、啟師請神、開光點眼、宿啟、捲簾、分燈、進表、朝斗、朝科及開路、沐浴、破獄、遊詣、祭橋、施礶等等不勝枚舉。而醮科亦有清、瘟、水、火、土等的區別,分門別類均有定制,俗稱之三朝醮、五朝醮則係指舉行朝科次數之謂,朝即朝神之意,科目也很多,但仍以早朝三清、午朝玉帝、晚朝青玄為鋌體,亦有早朝普化晚朝天師的,係以醮會範圍而異的。道教以醮會為主要教曲,其目的在求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,因此設醮咸被視為大事。